當洋房正在消失,誰還在堅持理想人居?

2025年8月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地產思想沙龍--“消失的洋房”于昆明盛大舉辦;顒佑芍型ā聯大書山項目主辦,昆明市房地產開發與經紀協會協辦,旨在聚焦“洋房正在消失”這一現象,深入探討城市發展語境下的人居理想與產品價值,激發行業共識與市場新思考。

洋房消失的背后,是市場的選擇,還是消費偏好的轉移?

洋房”項目有些久違的親切,在昆明房地產市場的迭代演進中,“洋房”這一承載著低密居住理想的產品,在昆明主城區的市場情況來看,呈現出供需關系緊張、存量持續下降的趨勢,目前市場供應的洋房產品為數不多,其稀缺性日益凸顯。

IMG_256

根據昆明房地產開發與經紀協會秘書長周敏坦言,自2020年起,容積率低于1.6的住宅用地僅成交12宗,可建面積僅28萬平方米。低密度用地供應的稀缺直接導致洋房產品逐漸減少。從小高層項目的供需情況看:2021年至今年7月新供面積僅為161萬㎡,同期銷售面積為215萬㎡,供需關系緊張。洋房市場的供應端持續收縮,直接導致購房者的選擇空間不斷壓縮。

在庫存方面,自2021年以來,洋房存量從100萬㎡下降至目前的43萬㎡,而真正具備區位優勢、景觀資源或產品力的優質可售房源接近見底。存量見底,稀缺性凸顯。就“以需定產”的開發原則而言,客戶的選擇才是市場需求的直接反饋,洋房庫存的持續降低也印證了市場真實需求所在。

土地供應、產品供需、庫存變化共同構筑了洋房稀缺性資產的“剛性現實”。

IMG_256

“洋房不是奢侈的代名詞,它承載的是一種‘理性且美好’的生活方式。”昆明樓市主理人文鋒指出,當城市開發從“量的供應”走向“質的優選”,我們更應當思考如何為城市保留低密、溫和、有尺度感的棲居空間,“它未必是最多人選擇的,但它可以是最值得被留下的!

兩場圓桌對話,厘清“洋房存在”的價值答案

本次沙龍特別設置兩場圓桌話題:

第一場“消失的洋房”,針對洋房的稀缺趨勢與市場接受度展開討論。

IMG_256

昆明房地產開發與經紀協會秘書長周敏用數據表示,洋房供應減少的核心原因是城市規劃及土地成交結構的變化。對此,昆明樓市主理人文鋒也表態,洋房的減少是市場供應的主動壓縮所帶來的結構性變化,并非自然的淘汰。在供應端,洋房確實在“消失”;但在需求端,在購房者心中,它從未走遠。

IMG_256

至于回歸,中國傳媒大學博士、云南財經大學品牌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高陽認為,洋房會回歸,但不會簡單回歸。未來屬于善用產品創新為居住空間注入情緒價值、激發生活多巴胺的產品。

IMG_256

未來的洋房市場,將是“匠心”與“創新”的較量。昆明房地產開發與經紀協會秘書長周敏她強烈呼吁昆明房地產市場能出現更多“ 安全、舒適、綠色、智慧” 的 “好房子”,成為定義城市高端居住標準的“終極密碼”。

IMG_256

在第二場“洋房的價值”環節上,北京中鴻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總建筑師,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建筑師張羽強調:洋房往往擁有更優質的資源稟賦,這是好生活,好房子真正的本源,而人們對好生活好房子的追求永遠不會消失。

IMG_256

IMG_256

云南嚴選好房創始人、凱盛專家地產咨詢師、金融地產投資分析師劉海風則補充:“從金融模型看,洋房的存量稀缺注定帶來保值力,疊加下行周期的對沖效應,對高凈值人群反而更有吸引力!

IMG_256

而作為真實居住者,攝影師小野老師則用一句話表達她的選擇:“洋房的本質是生活的詩學,讓時光慢下來,沉浸當下的沉浸,感受當下的感受!

洋房不是復古情懷,是為城市留下宜居余地

本次沙龍通過系統梳理洋房消退背后的邏輯,挖掘其存在的真實意義,為行業、為消費者、也為當下城市人留下一段思考。洋房也許正在消失,但它所承載的理想生活,仍值得被認真談一談。

IMG_256

活動主辦方聯大書山營銷負責人張晶晶在致辭中表示:“我們并非要為某一種住宅‘搖旗吶喊’,而是希望通過今天的沙龍,喚起行業與市場對‘理想居住’的重新關注。城市發展需要速度,但也需要溫度;高樓可以拔地而起,生活卻不能壓縮進容積率里!

“在城市更新與人居轉型的新階段,好的產品不該被邊緣,真正改善型的需求應該被看見。”張總表示,“舉辦這場沙龍,就是希望集結各方聲音,去重新審視洋房的價值,也讓大家看到,它依然是市場不可替代的一種棲居方式!

據了解,作為活動發起方的中通·聯大書山,是昆明第一個新規四代宅洋房產品,以約2.1容積率,最高約252%得房率,270度空中花園等產品特質,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據悉,項目園林示范區及樣板間將于8月上旬開放,敬請關注。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