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火了,減肥App們笑了

火爆的代餐生意正讓減肥App們煥發新的生機。

一直以來頗具熱度的減肥,被許多人調侃為畢生事業,但是大多數人依舊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所以逐漸提高了對食物的要求!短熵埵称沸袠I趨勢分析報告》顯示,現代年輕人在吃上主要有著三方面的改變:不僅要飽腹,還要能塑身;體重管理需求持續上升;以及成分黨要好吃還要不胖。

這讓代餐逐漸風靡起來。這些由魔芋、雞胸肉、谷物等做成的代餐粉、代餐棒、代餐餅干、代餐飲料等,具有低脂無油無糖的特點,成為許多減肥人士心目中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不二選擇。數據顯示,相關產品一年能夠賣出36億元。此外,也有不少玩家與資本接連入局。

Keep、咕咚、薄荷健康等減肥App們也紛紛推出了代餐產品。這些減肥App曾經都面臨原有盈利模式增長乏力的難題,甚至有些企業創業多年依舊賠本經營。如今,它們或許可以借代餐之風,找到新的增長點。

01 代餐火了

玩家不斷涌入,資本接連入局,產品一年賣出36億元,代餐火了。

歐睿國際數據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有望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千億級的賽道不斷吸引玩家進入,網紅品牌、運動健身App、傳統食品企業等紛紛前來瓜分代餐市場大蛋糕。據《功能營養代餐市場消費趨勢》顯示,功能性代餐市場的玩家正在迅速涌入,近兩年增幅超過一倍。

王飽飽、Wonderlab、ffit8、鯊魚菲特等網紅品牌,帶著代餐奶昔、即時雞胸肉等代餐產品,全網刷屏,快速出圈。這些企業大多成立于2016年以后,活躍在年輕人偏好的各類平臺中,聲量頗高。

以Wonderlab為例,數據顯示,抖音關于“Wonderlab”的話題視頻最高播放量達125.8W次,微博關于“Wonderlab小胖瓶”的話題討論閱讀量達2539.6W,“Wonderlab”微信指數最高時達567W+。

代餐火了,減肥App們笑了

除了網紅品牌,運動健身App也在跨界入局。比如,Keep、咕咚、薄荷健康分別推出了“控卡代餐產品”、“辣系列”代餐產品、“EasyAce系列”代餐產品。

另外,傳統食品企業也加入到了代餐混戰,中糧推出了具有減肥代餐功效的餅干新品,旺旺推出了健康零食品牌Fix Body,康師傅推出了代餐棒等。

多領域企業接二連三的涉足,與背后火熱的市場不無關系。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此前,代餐產品也曾取得過一年銷售30多億元的成績。神眸數據顯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代餐的全網銷售額達到36.47億元。

并且,這一賽道的銷售體量與用戶數仍在持續增長!短熵埵称沸袠I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代餐食品已經成為流行趨勢,從銷售體量及消費者人數上看,均有著穩步增長,且呈現大于50%的增長率。

更為關鍵的是,資本方也洞見到代餐賽道蓬勃發展的趨勢,并以真金白銀給予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9月,代餐賽道已經完成14起融資事件,涉及13家企業,僅7月單月就完成了6起融資事件。投資方中包含復星集團、騰訊投資、IDG資本、梅花創投、熊貓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獲得新一輪融資后,這些企業大多將資金用于品牌建設、營銷推廣、供應鏈體系完善、以及品類擴充等方面,試圖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在完成融資的13個企業中,有同一企業接連接受到兩次投資。比如,鯊魚菲特在6月完成了天使輪融資,由不惑創投投資了1000萬元。隨后,其又于9月完成了A輪融資,由梅花創投投資了1500萬元。

代餐火了,減肥App們笑了

此外,大量明星、KOL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各類視頻娛樂平臺上的宣傳種草,更是又一次提高了代餐產品的聲量。比如,咕咚的代餐產品“辣系列”首發于羅永浩抖音直播間,吸引了50W粉絲觀看。

另外,羅永浩還為ffit8帶貨,薇婭也曾為王飽飽帶貨,關曉彤和宋威龍為好麥多代言,沈夢辰為良品鋪子旗下健身代餐子品牌代言。

代餐賽道勢頭正勁,用戶消費習慣正逐漸養成。這也為減肥App們帶來了新的機會。

02 減肥App們笑了

或推出代餐產品,或開設輕食店鋪,減肥App們跨界到代餐賽道。

2019年4月,Keep發布了Keeplite輕食系列產品,為用戶提供日常健康餐食,并嘗試在北京推出輕食沙拉外賣。如今,Keep越來越重視輕食代餐業務。

在App中,Keep為“輕食代餐”設置了一個單獨類目,并提至商城界面中的第三個索引,占據C位。據了解,此前“輕食代餐”類目位于邊緣第五個索引的位置。

代餐火了,減肥App們笑了

除了App,Keep還拓展了銷售渠道,在天貓、京東專門推出了輕食、食品類旗艦店。

2019年9月5日,Keep在天貓推出“Keep食品旗艦店”;并聯合京東于6月28日推出“Keep輕食京東自營旗艦店”,隨后在10月15日推出“Keep食品京東自營旗艦店”,Keep為京東供貨,京東負責經營店鋪、銷售產品。

目前,Keep在食品銷售方面已經積攢了眾多粉絲。其中,天貓“Keep食品旗艦店” 已經擁有了26.8W粉絲,京東兩個自營旗艦店共有粉絲38.3W。

與Keep類似,咕咚也在拓展食品類銷售渠道。咕咚在淘寶開設了“咕咚運動食品店”與“咕咚健康食品商店”,在前者的推薦頁面中可以看到咕咚新推出的“辣系列”代餐產品——魔芋火雞面與魔芋酸辣粉。

相對于Keep與咕咚,薄荷健康更早一步的入局了代餐領域。

2015年,薄荷健康推出了代餐產品“超模25”,包括代餐奶昔、豆乳、膳食纖維、益生菌飲品、代餐粥等多個品類。

在渠道方面,除了天貓、淘寶、京東,薄荷健康還布局了小紅書和拼多多,由于布局較早,其在各個渠道的粉絲超過132W,其中天貓店鋪粉絲達到86.8W。這為代餐的銷售做好了準備工作。如今,在薄荷健康天貓店鋪的實時熱搜欄目中,包含了代餐棒、代餐、超模25等與代餐相關的關鍵詞。

減肥App們入局代餐賽道,除了與當下代餐產品的火熱緊密相關之外,Keep、咕咚、薄荷健康已經積攢的以減肥健身為主要目的的粉絲用戶,與代餐產品的目標用戶天然契合。更為重要的是,減肥App們原有的盈利模式增長受限,其欲借代餐找到新的增長點。

薄荷健康可以說是依靠銷售代餐等消費品得以“起死回生”。

2007年,薄荷健康推出網絡減肥電臺“薄荷電臺”,隨后開發食物營養數據庫,上線App,幫助用戶記錄和查詢食物熱量,從而控制體重。但是工具型應用面臨商業化問題,為尋求商業增長,薄荷健康于2013年開始嘗試電商,但經營一段時間后,發現并不能實現盈利,甚至還出現了虧損。

隨后,薄荷健康依靠數據庫開發自營產品,于2015年推出代餐產品“超模25”,并在當年就實現了盈利。據報道,當時,薄荷健康自主產品月銷售額超過了1000萬元。

縱觀薄荷健康的發展歷史,基于前期數據庫的積累,以及由工具轉變為電商,再到研發自主品牌食品,薄荷健康經歷了長達8年的抗戰,不斷嘗試新的業務線,終于憑借以健康食品為代表的消費品實現了盈利。

目前,薄荷健康已經推出了約100個消費品SKU,覆蓋早餐、代餐、加餐等場景。在代餐產品中,薄荷健康天貓店鋪銷量最高的是一款低脂全麥面包,月銷2.5W+。

代餐火了,減肥App們笑了

Keep與咕咚雖然入局代餐賽道相對較晚,但是也憑借入局代餐賽道找到了新的生機。

與薄荷健康類似,Keep與咕咚也一直在面對著“減肥App難盈利”的關鍵問題。因為其本質上依舊是工具型應用,相較于社交應用,工具型應用在用戶需求、粘性等多方面都較低。

Keep、咕咚的盈利模式相似,除了Keep推出Keepland、咕咚舉辦線上線下賽事之外,二者均以面向B端的廣告營收,以及面向C端的運動產品、App會員、付費課程,以及流量為盈利點。

其中,廣告營收是減肥App們的主要營收來源。然而,受疫情影響,廣告主紛紛在大范圍縮減廣告投放預算。就減肥App自身而言,為了追求更好的用戶體驗,也需要平衡廣告的投放量。今年以來,減肥App們的廣告營收均有所縮水。

就減肥App們推出的運動裝備與智能裝備而言,它們都面臨著與知名運動品牌和智能廠商的正面競爭,用戶可選擇的空間很大,減肥App們的勝出率較低,而且這類消費品的復購率也較低。

而減肥App們所擅長的訓練計劃、精品課、直播課,較線下健身房場景來說,用戶體驗感較差,并且課程種類也有待進一步豐富。

可見,若想繼續在已有模式上快速獲得商業增長,減肥App們真的很困難。

但乘上代餐之風后,它們都笑了。

從銷量情況可以看出,在Keep App所有代餐產品中,位于銷量榜首的是一款即時雞胸肉,這款可以代替正餐食用的產品月銷量達到4W+,同時也是Keep所有在售健康食品中銷量最高的一款產品。

此前,Keep食品類消費品收入已經能夠為營收做出一定貢獻。在推出代餐的半年后,Keep于2019年10月透露的數據顯示,消費品為Keep貢獻的收入已超一半,其中智能硬件占35%,訓練裝備占40%,食品占25%。如今,這個數據或許將更為客觀。

在咕咚App中也可以看到,代餐產品咕咚即食魔芋粉絲位于雙十一熱賣爆款類目中。當在App中查找“飽腹”食品時,銷量第一的是咕咚自營代餐產品魔芋火雞面。

相對于減肥App們以往銷售的智能硬件、運動周邊等產品,屬于高消費品的代餐產品,具有高復購率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減肥App們可以通過這款產品獲得更多的商業增長。

03 能笑多久?

代餐市場有希望持續擴張,減肥App們有可能會繼續笑下去。

減肥瘦身是大眾的一種長期需求。《8090后健康養生消費洞察報告》指出,在我國,有82.7%的年輕人不是在減肥就是奔走在減肥的路上。

與此同時,消費者健康生活的理念也逐漸興起,偏好低脂低熱量的食物!遁p食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輕食、減脂餐、減肥餐、健康餐四個關鍵詞在美團App搜索次數同比2018年,分別增長235.8%、200.6%、186.4%、116.0%。

可見,未來,代餐賽道或許會繼續火下去。

作為流量入口的減肥App們,能夠持續吸引更多的用戶進入,目前Keep、咕咚分別積攢了2億+、1.8億的健身減肥用戶。

基于訓練課程等內容,減肥App已經培育了用戶。且這類用戶正好與代餐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體重疊,當用戶選擇代餐產品的需求時,縮短了思考與選擇路徑,這是Keep、咕咚們的優勢所在。

比如,當用戶在線下健身空間Keepland健身后,Keep會引導用戶進入社群,為用戶分享自營品牌消費品優惠券,進一步減少了用戶去其他平臺比價、選擇的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具體的減肥場景中,粉絲的忠誠度與轉化率均較高。比如,在Keep App中,即食雞胸肉、雞胸蛋清餅、無蔗糖全麥面包、無淀粉鮮蔬牛肉餅等產品月銷量都超過1W。就目前發展趨勢來看,依托已有流量資源,Keep在代餐方面的銷量可能持續走高。

更為重要的是,薄荷健康與Keep也在今年獲得了資本的支持,這為之后的代餐產品發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二者先后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薄荷健康于4月完成了由復星集團投資的C輪融資,Keep于5月完成了總計8000萬美元的E輪融資,由時代資本領頭,GGV紀源資本、騰訊、晨興資本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等老股東跟投。

融資后,二者都強調要加強產品方面的布局,薄荷健康將加強產品研發力度,Keep將發力運動內容和產品布局。

不過,但就現階段而言,那些依靠高資本、高投放拔地而起的網紅品牌具有較高的品牌力,這類代餐品牌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獲得了較高的認知度,在行業中的滲透率也較高,這是減肥App們所不能比擬的。

加之,中糧、旺旺、康師傅等傳統食品企業擁有多年穩固的供應鏈體系作為支撐,這也是減肥App們拓展以代餐為主的食品產業鏈所缺乏的基礎因素之一。

總而言之,在代餐正火熱的當下,Keep、咕咚們玩跨界雖然充滿一定挑戰,但市場發展空間較大,減肥App們已有的流量天然契合,粉絲的忠誠度也較高,未來,代餐或許會持續成為其營收來源之一。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